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一章 各怀鬼胎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“那就不要打草惊蛇,暂时远远吊着他们,跟到那个地方再说。”从心还在纠结这些蒙僧的来路,“蒙古的喇嘛,怎么会打南边过来?”宗芳对特务工作有经验,分析说,“如果这确实是南宋末年,那么,蒙军在征伐的同时,必然派出许多前哨作斥候。川滇两地喇嘛庙很多,保不齐蒙僧也参与进来,在敌占区提前做策反工作,也未可知。”这逻辑丝丝入扣,颇能自圆其说,大家默默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止正补充道,“脚下这地界,在我们的时代属于四川。而南宋疆界缩水,这里已经是南诏了,具体是建昌府还是会川府,我记不清楚。包括之前我们坠临的青城,再往西一点,都属于吐蕃,再加上蒙古大军,四者关系错综复杂,我们需格外小心行事。”

    这边几人小声商量着,那边喇嘛们已经七手八脚,用藤条将铜钹缠了一道又一道,生怕“神兽”偷跑,直捆成一只大藤球。那位破了相的年青喇嘛将球扛在肩上,踩灭了篝火,八个人向继续西行去。他们没有注意到,身后始终远远吊着一支“尾巴”。

    如止正所言,地处大凉山腹部的昭觉,彼时隶属于南诏大理国建昌府,这里聚居着许多彝族部落,汉民罕至,偶尔有些行脚商人路过,用盐巴交换山货。随着少量藏人东迁,也建造了一座喇嘛庙,规模极小,名曰桑布。桑布寺里没有转世活佛坐镇,只有一位在吐蕃拿到给史学位的增珠上人,带着一名小喇嘛驻守。平日生活清苦,自己也种植几亩青稞,养殖三五牛羊,几乎与普通藏民无二,没有半点特权阶级的样子。

    前些日子,小喇嘛出去寻找走失的小羊,结果自己也不见了。增珠只好上山求助于黑彝土司厄恩,土司大人与增珠素来交好,敬仰他的学问,当即应承下来,驱使十数家丁四野巡视,终于,其中一路跑回来禀告,说在博什瓦黑南坡发现了“神迹”!

    厄恩土司立刻叫来增珠上人,带着人马,赶到现场,一见之下,险些跌下马来。这博什瓦黑的意思,原本就是族语中“岩上龙蛇”的意思,之前一直不解何意,还道上古时期,这里的山坡上,居住着神龙。直到今天,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。在茂密的松林里,那南坡上流光溢彩,无数光斑游走于十六块巨石表面,勾画出一张张神秘的岩画。最令人惊奇的是,其中一块巨岩,像被液体腐蚀了表面,融化出一扇虚幻之门,门上波光粼粼,犹如湖面颤动。增珠上人见识较广,没有惊慌失措,请一名土司的家丁近前查看,那家丁攀到巨岩面前,伸手去推那扇“门”,结果居然扑了个空,整个人跌入岩石,自此消失不见。其他人见了,再也不敢进前一步。更有人跪地祷告,祈求天神赐福。

    消息迅速沿着周边驿道传了出去,伴随民间递进渲染,没几天,“天堂之门”在左近各地造成轰动,一批又一批的朝圣人士接踵赶来,驻扎与此,形成了法会规模。增珠上人心生智慧,趁机绘声绘色地讲解,自己如何亲眼所见小喇嘛被西方佛祖接走,一时间多了许多虔诚信徒。黑彝大土司厄恩也不拆穿,只是埋头做生意,他不担心北方刀兵之乱,自古历朝,尽皆奉行以夷制夷政策,即使蒙古人来了,多半也得与他合作。于是专注旅游经济,从史无前例的热闹中,赚取了丰厚的利润。

    八位喇嘛赶到博什瓦黑南坡时,坡下鳞次节比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帐篷,小型的临时集市业已形成。再晚来一日,就没落脚的地方了。他们急于觐见“神迹”,分开众人,上了南坡。那道“门”还真给力,多日来始终圣光不散,只是由于传言太盛,大家都觉得尘世尚有留恋,没做好登天的准备,因此没有人再靠前一步,更别说动手试探了。

    增珠上人听说来了许多同行,也暂停讲经,寻上坡来。两厢见面,领头的大喇嘛取出一张羊皮,上面用蒙、汉、藏三种语言写了一道密信,信中言道:诸教并行,神佛混杂,唯我藏传密宗为正。为光耀佛法,特遣四十二路通联使,每路八人,合天下佛门侍从之力,共佐蒙军,以期肃清信仰之乱相。见此信者,倾力助之。落款是,大蒙古国师八思巴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